陈乐天:一个“学渣”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598

华南农业大学现任侨联主席陈乐天拥有农学和生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是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这样一个自带光环的大咖,却戏称自己曾经是地道的“学渣”。与许多科研大牛学霸出身不同,陈乐天的科研之路充满艰辛和戏剧性。用他的话来说,“我是被命运逼着走上学术道路的,成为教授纯粹是一个意外。”

陈乐天的大学生活精彩而无奈。1992年高考只达到大专线的他,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以“代培生”身份成为暨南大学生物工程技术本科专业的一名自费生。从粤北山区到省城广州,满怀激情、意气风发的陈乐天很快被学校里的各大社团所吸引。大二开始,他逐渐成为了暨南大学社团组织的风云人物——不但是飞碟协会的会长,还担任学校话剧社的社员,活跃在学校绿茵场和大大小小晚会的舞台上。英俊潇洒的他享受着大学校园的自由、精彩和浪漫,同时由于课外活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学习成绩也频频亮起了红灯:《大学英语》和《生物统计》两门课因考试不及格,被要求重修。到了大四,陈乐天才猛然惊醒自己需要找个指导毕业论文的导师,赶紧完成毕业设计。这时,他才发现身边的其他同学早已选好了导师,在一次次碰壁后,他只能无奈选择了一位即将退休的汪老师。

汪老师是专攻花卉组织培养技术的老专家,陈乐天就跟着她一边做毕业设计,一边从事名贵花卉组培快繁生产。花卉组培扩繁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植物细胞具备的全能性,利用花卉的叶子、枝条等组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手段快速繁殖出成百上千的植株。当时的陈乐天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知识就是金钱的真谛!“那时候一斤米大概卖一元钱,但这么小小的一棵试管苗,也要卖一元钱。那时每个月,我们实验室都能产出成千上万的试管苗,我感觉组培技术就是印钞机。”

在从事花卉组培的过程中,陈乐天为人踏实肯干、心灵手巧的天赋逐渐展现出来,他不但能准确完美地完成各项操作步骤,还能创造性地改造实验工具,优化实验过程。汪老师因此对他十分欣赏,并希望他毕业后留校当实验员,继续从事花卉组培生产工作,陈乐天也欣然接受。

然而,当他真正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时,却意外告知不能留校,理由是陈乐天入校时的身份是“代培生”,在正规生都难以安排留校的情况下,学校经研究,以“恐造成不良舆论影响”为由否定了他的留校入职申请。而此时,毕业季的招聘高峰期已过,任陈乐天东奔西走,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的毕业便成了失业。

  • 一波三折的求学路

陈乐天是客家人,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将他从山沟里带到了县城生活,还借钱让他上了大学。父母最大的希望,莫过于他能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城里安稳生活。毕业便失业的陈乐天,心里愧疚万分,他没脸跟父母要生活费,甚至不敢回家。他的女朋友家庭条件好,在毕业后回到佛山,进入某银行工作,安稳平顺。面对困境,女朋友的不离不弃,让他十分感动,虽然未来一片迷然,但却激发了陈乐天那颗不服输的心,他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

汪老师也认定陈乐天是个好苗子,鼓励他积极迎接挑战:“乐天,既然找不到工作,你不如留在我这准备考研。我这里正好缺个人手,你白天给我打工,晚上复习,我给你付基本的生活费。”考研对于曾经有两门重修经历的陈乐天是从未考虑过的选项,但当时的他已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走上考研这座独木桥。

从6月毕业到12月考试,满打满算也就半年的时间。备考的半年,被陈乐天称为“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由于没有正式身份,学校不会为陈乐天提供房子和收入。汪老师当时已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家在校外,学校给她安排了一间午休房。不足10平方米房间硬是被汪老师挤进去两张铁架子床,最后只剩下一条狭窄的过道。白天汪老师在这里午休,陈乐天只有到了深夜才回到这个房间临时住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实验室工作,中午和晚自习期间都争分夺秒地泡在图书馆里复习备考。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的陈乐天在这个小房间里,思考自己的未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俗话说,“敢拼才会赢”。在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原本“学渣”的陈乐天竟然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考研成绩总分超过国家分数线19分。但毕竟英语底子薄,单科成绩距离最低分数线还差3分。按照当时的招生政策,他至少具备了申请破格录取的资格,尽管破格录取的名额非常有限。关键时刻,汪老师找到学校领导为他做了担保:“乐天是我从教30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学生。”这句话陈乐天记了很多年,时常勉励自己,凡事要做到最好。

1997年9月,陈乐天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暨南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原以为考上研究生就一切顺遂的他,没想到求学之路的磨难才刚刚开始。还未等他安下心来,他的硕士导师王老师获得了公派去美国留学进修的机会。陈乐天一下子又成了学术的“弃婴”。没有导师,他就像无头苍蝇,开始纠结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如何度过,该如何毕业的问题。彷徨无助的陈乐天想重新找一个导师,但始终未能在本校找到一个与其专业相近的导师能接纳他做相应的研究。最后,身处国外的王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给陈乐天送来一份福音,告诉了他一则改变人生轨迹的消息:“乐天,听说有一个叫刘耀光的教授刚刚从日本回国,可能需要人手,你去拜访一下他。”于是,1998年7月,已经入学快一年的乐天第一次登门拜访了刘耀光教授,在说明由来和情况后,刘教授非常同情他,接收他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从那时起,陈乐天便与华南农业大学结下了缘。

在认识刘耀光之前,陈乐天只知道应用技术能挣钱。而加入刘教授团队后,他开始体会到科研的魅力。“做实验是会上瘾的,有时候你实验做了千百遍,也得不到结果;突然有一天,结果出来了,你就能感受到那种绝望之后的惊喜。实验做到起劲的时候,真是停不下来,一心想把它做完,所以经常通宵熬夜,睡在实验室。这个过程在外人看来是非常苦逼,非常枯燥,但我自己却很陶醉,不知疲倦,这就是科研的魅力。”于是在读研期间,陈乐天便悄悄定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他想要成为刘耀光那样的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干出一番成绩。为了让女朋友安心,在考上博士研究生后,博士一年级的陈乐天和女朋友领了证结婚,组建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开启了家庭和事业双管齐下的奋斗模式。

  • 心心念念的水稻谜题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并于1973年率先培育出强优势的三系杂交稻。尽管水稻雄性不育材料被发现并应用了近50年时间,但水稻雄性不育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被恢复的,一直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谜团。陈乐天博士期间跟随导师刘耀光院士针对上述谜团,开展了长达5年的水稻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直到博士毕业。

千禧年前后,国人的“出国热”热度不减,但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学生赴美签证审批变得困难起来。原本计划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陈乐天,在2003年博士毕业后,只好选择申请到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做博士后。

在日本留学期间,陈乐天从水稻育性发育领域转入水稻抗病性研究。经7年多的努力,陈乐天在水稻抗病信号转导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并经常在各类学术会议崭露头角。每当陈乐天和日本导师一起出席会议时,很多国际同行都误以为他是日本人,陈乐天因此时常受到身份认同的困扰。“每次同行以为我是日本人,夸我优秀的时候,我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我多么希望以中国人的身份来展现我的优秀啊。”身处国外的陈乐天,能深刻感受到中国科学界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他坚信回归中国,个人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有更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同时,恩师刘耀光教授也三番两次表示希望他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建功立业。终于,在日本工作学习7年后,2010年陈乐天带着家人一起回到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投身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农艺性状分子机理研究中。

在杂交稻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三系的细胞雄性不育系,还是两系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都会在生育后期出现“包颈”现象(即部分穗子因无法完全抽出剑叶鞘而不授粉结实),从而影响制种和繁种产量。生产上,通常是利用喷施植物赤霉素的化学法解决“包颈”问题,但这既增加制种成本,又影响种子质量。“我的工作就是要解决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包颈’现象,让不育系的穗子能够正常抽出来。”陈乐天说。经过近8年的研究,陈乐天天团队终于在2018年揭示了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Eui1基因通过内含子顺式元件募集抑制复合体,对自身染色质组蛋白进行表观修饰,形成紧密的染色质构型、实现自我质抑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基因组非编码DNA区段生物学功能的认识,也为精确调控不育系穗颈长度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望创造穗颈长度适中的不育系,进一步完善杂交育种技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生物学一区刊物Molecular Plant,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杂交稻增产的原因在于杂种优势利用即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或者不同物种间的杂交后代,在生物量、发育速度和产量的表型值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通常遗传关系越远,杂种优势越强。但遗传关系太远,又会因生殖隔离导致杂交一代不能繁殖或结实产生后代。

据了解,稻属由22个种组成,其中栽培稻分为亚洲稻和非洲稻两个种(合称“亚非稻”),其余均为野生稻种。亚非稻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种间生殖隔离导致杂种不育和结实率低,无法体现杂种的产量优势。于是,陈乐天又向水稻杂种不育的科学问题发起挑战。2019年,陈乐天教授课题组成功破解了亚洲稻和非洲稻种间生殖隔离之谜,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这项研究成果为后续打破亚非稻种间杂种生殖隔离、促进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从1998年陈乐天进入水稻应用基础研究开始,20多年过去,陈乐天围绕心心念念的各类水稻谜团,不断地探索,解决了多个生产瓶颈所蕴藏的基础科学问题。不管是水稻雄性不育,还是水稻抗病性,抑或是现在的杂种不育研究,他的研究对象始终没有离开水稻。因为,他知道只有解决水稻生产中的科学谜团,才能够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稻,确保中国人的碗里装着中国粮。截至目前,陈乐天已发表SCI论文近60篇, 累积影响因子400多分,论文引用次数超过3000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荣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和大北农科技奖基因工程奖。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和国家级百千万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 为学生造梦

近10年来,陈乐天的教学对象涵盖本、硕、博、博士后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学生。他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造梦、追梦,圆梦。“读书和做科研我是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年前,一个原本起点比较低的本科生考取了他的硕士研究生。经过3年的学习,该生对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的英语基础比较差,直到研究生三年级时仍未能达到学校相关政策要求的第三方英语水平考试成绩。考虑到该生确实有学术潜力,陈乐天就劝他申请硕士延期毕业,利用延期毕业这段时间再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争取拿到合格的大学四级英语成绩单。但学生一想到自己不能如期毕业,感到很丢脸。他询问导师陈乐天,是否可以先如期毕业,然后再复习考博。正如当初汪老师为自己创造考研机会一般,陈乐天推心置腹地给学生算了一笔经济账:“你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经济负担重。一旦你选择先毕业,你就必须与学校脱钩。在广州租房、吃饭都是不小的开销。如果你选择延期毕业,我可以按学生的标准继续给你发放基本生活津贴,你保留学生身份,吃住仍然在学校,开销就会小很多。你的经济压力小了,心理负担也就小,才能安心复习备考,以最小的代价延续你的学术生命。”经过一番点拨,陈乐天朴实温暖的话打动了这个研究生,他听从了陈乐天的建议,并顺利通过了大学四级英语考试,还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最终成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还获得了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回首来时路,有着特殊人生经历的陈乐天身上充满着一股务实和乐观的气质,他时常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青年学子:“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也许回报不一定如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但必定能接近你要的目标。”

——转载自《华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