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原本山川,极命草本——生命科学学院2025年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圆满完成
2025年7月4日至9日,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生物科学基地、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共199名同学,踏着期末考试结束的铃声,兴高采烈的走出校园,来到华南农业大学的省级植物学野外实践基地——广东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蒹葭苍苍,惟夭惟乔。实习工作由植物学系的张荣京老师和谢建光老师带队分批开展,大家不畏高温酷暑,白天爬山观察、识别、统计、采集标本,晚上分类、鉴定、压制标本和查阅资料巩固学习。经过几天的实践,学生了解了南昆山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认识了野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掌握了植物野外调查、标本制作及物种鉴定的基本技能,分析思考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
07-21
行走丛林,格物致知——生命科学学院圆满完成2025年卢永根书院暑期实践工作
2025年7月10日至14日,40名来自于10多个专业的卢永根书院学子,在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系张荣京老师和谢建光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华南农业大学的省级野外实践基地——广东省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以“植物学野外科考与生存”为主题,将植物分类学课堂内容、野外科考与生存技能紧密结合,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压制、物种鉴定、科考方法、野外生存与荒野求生技能等实践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野外科考与生存的基本技能。“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同学们不畏夏日的暴雨和暴晒,以极大的兴趣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探索生命奥
07-21
生命科学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科教培育项目暨广东省农业生物发育与环境适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专家评审会圆满举行
2025年7月14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召开2024年度青年教师科教培育项目结题考核暨2025年度项目申报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5名院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2024年的项目及2025年的申报项目进行集中评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与教学改革实践。评审会上,2024年立项项目负责人及2025年申报人依次就项目进展、研究成果、创新点及未来规划进行现场汇报。专家评审组围绕项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经费使用合理性等方面展开提问与点评。通过综合评议打分,确定10个项目顺利结题,其中4项科研项目获得滚动支持。2025年度拟新增资助青年科研项目4项、广东省农业生物发育与环境适应重
07-15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广东省赛区决赛在我院顺利举行
2025年7月11日-7月12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广东省赛区决赛在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本次比赛由广东省本科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生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姜琳、华南农业大学温小波、教育部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张雁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高校领队教师和参赛选手参加本次活动。开幕式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应祥主持。开幕式上,姜琳处长代表省教育厅对赛事举办表示祝贺。她强调,生命科学竞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新质
07-12
学院顺利完成2025年本科招生宣传工作
按照学校本科招生宣传工作有关要求,4-5月,生命科学学院分别召开党政联系会议、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吕剑红、院长王应祥统筹部署2025年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开展本科招生专业宣讲大赛并遴选教师推荐参加校赛,1名专业教师获得学校“本科招生宣传金牌讲师”。为精准对接考生需求,提升优质生源报考率,6月,学院完成报考指南、学院简介、本科招生专业介绍、三个专业的专业真心话等内容更新完善,安排专业主任张荣京老师、母培强老师和学校“本科招生宣传金牌讲师”白玫老师开展面对面专场直播,取得良好效果。6月21日至28日,学院副院长文继开教授、周海教授分别率领招生宣传工作组,分赴韶关、清远等多所重点中学
07-04
初心如磐、奋斗不息,学院举行庆祝建党104周年表彰大会
初心如磐、奋斗不息,学院举行庆祝建党104周年表彰大会7月1日,生命科学学院在119报告厅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表彰大会,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激励全院党员向先进榜样学习,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学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伟大实践。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师生党支部书记、支委,受表彰先进代表以及全体教工参加大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林伟强主持。在庄严的国歌中,表彰大会拉开帷幕。学院党委书记吕剑红宣读《关于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学院党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获奖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随后,在吕剑
07-03
学术动态
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团队应邀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撰写了低纬度地区实施“北豆南移”方案的有效策略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课题组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杂志在线发表综述,题为“Soybean Cultivation in Low‐Latitude Regions: Adaptive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综述了大豆适应低纬度环境的潜在机制,提出低纬度地区大豆的适应策略——“北豆南移”方案,为加速大豆品种的广适性育种和大豆在低纬度地区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也是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来源。当前,我国大豆自给率低于20%,超80
07-25
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团队揭示北回归线以南大豆适应低温环境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兼用型作物,也是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来源。我国大豆消费量高,但是国内产量低,自给率不到20%,是我国粮食安全中的特殊短板。因此,提升大豆单产和扩种面积是我国当前提高大豆自给率的有效途径。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与世界大豆第一大国巴西处同一纬度带,土壤和气候条件相似,与北方主产区相比,南方有大面积多样化土地,设计广适应性新品种,开发多元化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可能是提升我国大豆自给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有约2000万亩耕地,全年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7-16度,适宜于发展冬种大豆产业。但是需要突破至少四个产业瓶颈:日照短、耐低温、病虫害和低温高效固氮。为了找
07-16
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吴鸿团队在广陈皮黄酮合成与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吴鸿教授团队在 Horticulture Research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5)发表题为“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the effects of layerage and grafting on flavonoid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in Citrus reticulata‘Chachi’”的研究论文。这是近年来,团队在Microbiome (2023,影响因子12.7)、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影响因子15.7)、Horticultural
07-09
生科院王应祥教授团队联合农学院杨存义教授团队在大豆开花适应低纬度地区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课题组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杨存义课题组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atural variation in histone demethylase GmLDL2 confers flowering time divergence for geographical expansion in soybean”的研究论文,解析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GmLDL2调控大豆开花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其优异单倍型适应低纬度地区的遗传基础,为“北豆南移”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大豆是油脂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而我国大豆80%以上依赖进口,是国
07-02
生命科学院胡宇飞课题组和测试中心显微成像分析平台共同开发植物蛋白电镜亚细胞定位方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胡宇飞课题组与测试中心显微成像分析平台合作,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了题为"Validating the utility of APEX2 for protein localization at nanometre resolution in plant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评估了APEX2标签在植物蛋白质电镜亚细胞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利用电子显微镜实现蛋白质的高分辨率定位是研究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手段。APEX2标签最初开发用于动物蛋白质的电镜亚细胞定位研究,因其具有耐受电镜固定、不含二硫键且在所有细胞区域均能稳定发挥催化活性等优
06-20
讲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