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简称亚非稻)种间杂交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具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然而,种间杂种不育限制了其强优势的利用。目前,克隆的亚非稻杂种不育基因少,种间远缘优势利用难。
2023年3月27日,我校谢勇尧/陈乐天课题组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近五年影响因子5.574)正式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mapping of a new Asian rice selfish genetic locus S58 in Asian–African rice hybrids”(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3-04348-4)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一个在亚非稻杂种中控制亚洲稻配子杀死非洲稻配子的亚洲稻自私遗传座位S58,该研究拓宽了对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其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杂交亲和性分析表明,S58大片段缺失型等位基因为自然中性等位基因S58-n,能克服S58座位介导的种间杂种不育。该研究还开发了相应的分子标记,为快速鉴定携带S58-n的品种,提高了培育S58广亲和品种的育种效率。
亚洲稻自私遗传座位S58控制的杂种雄性不育
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冯耀明、汤金涛、刘锐英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谢勇尧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资助。陈乐天教授和刘耀光院士对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图/文 生命科学学院 赵秀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