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光合作用研究团队在作物高光效种质创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26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而高光效育种被认为是未来种业创新的关键突破口。光呼吸作为伴随光合作用的耗能过程,通过吸收O2并释放CO2,导致C3作物损失30%–50%的光合同化物。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在叶绿体中重构光呼吸代谢支路,以此减少线粒体光呼吸CO2损耗,显著提升作物光合效率与生物量。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彭新湘/朱国辉/张智胜团队在中科院1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The Crop Journal连续发表三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光呼吸代谢优化在作物高光效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PBJ发表的论文“Synthetic photorespiratory bypass more stably increases potato yield per plant by improving photosynthesis”(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pbi.70076)中,团队针对前期水稻GOCGCGT支路存在的结实率下降与产量波动问题(Wang et al., Mol Plant, 2020; Shen et al., Mol Plant, 2019),转向马铃薯这一块茎作物,因马铃薯作为块茎类作物,能有效规避结实率环节产生的问题。通过优化升级GOC支路,构建了适配马铃薯的光呼吸代谢支路。多年多产区大田试验表明:GOC马铃薯生物量增加6.5%60.1%;单株产量提高21.3%69.2%,且增产效果稳定(图12)。尤其是,GOC马铃薯在高辐照产区更具增产优势,且在间歇性涝害和阴雨天气下仍保持显著的增产效果。该研究验证了光呼吸代谢工程改造在块茎作物中的应用前景,为马铃薯及其他根茎类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指引。目前,团队在开展更大范围的田间试验,为下一步技术推广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1 GOC马铃薯不同地区的表型



2 GOC马铃薯不同产区的产量与生物量


JIPB发表的论文“Engineering of photorespiratory-dependent glycine betaine biosynthesis improves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and panicle architecture in rice”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jipb.13874)中,团队针对光呼吸甘氨酸(Gly)在线粒体中氧化造成碳损耗的问题,利用嗜盐隐杆藻ApGSMTApSDMT基因在线粒体中构建了诱导型光呼吸支路imGS,将部分Gly定向转化为甜菜碱,以分流光呼吸并增强抗逆性。结果显示:imGS水稻光呼吸速率下降、甜菜碱积累增加,光合效率、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分别提高8%17%20%30% 30%40%。同时,imGS水稻的一级与二级枝梗数增加,使得每穂穗粒数和总穗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下降(图3)。该研究首次在线粒体中构建光呼吸支路、并利用光呼吸中间产物合成有用物质,为光呼吸代谢工程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3 imGS水稻相关表型


Crop J发表的论文“A synthetic glycolate metabolism bypass in rice chloroplasts increases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j.2025.03.001)中,团队通过密码子优化与叶绿体定位信号改造,将莱茵衣藻CrGDH与南瓜CmMS基因导入水稻,构建了叶绿体“乙醇酸→乙醛酸→苹果酸”GMS光呼吸支路。结果显示:GMS株系光呼吸速率下降,光合速率和叶片淀粉含量提高。GMS/ZH11单株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分别提升1.8–16.0%22.0–34.7%GMS/osplgg1b株系单株生物量提高15.4–85.7%,但因结实率下降,其籽粒产量未呈现显著差异。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光呼吸支路改造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潜力。

4 GMS光呼吸支路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


 “--库”的协调性是作物高产的核心机制,光合产物的高效生成(源)、转运(流)与贮藏(库)共同决定了最终产量。团队创制的系列高光效光呼吸支路材料(如GOCGCGTimGSGMS水稻;GOC马铃薯),不仅直接提升光合“源”强度,还为深入解析光合作用与糖信号调控“源-库”动态平衡提供了理想的遗传材料。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907600),农业生物育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24ZD040802023ZD0407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B0303020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026532270252的资助。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团队提供了多基因表达载体和技术指导。彭新湘/朱国辉/张智胜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作物高光效研究,近年来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构建了多条光呼吸支路,显著提升作物的光合效率、生物量和产量。

生命科学学院  张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