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感恩母校培育情,四秩同窗再相逢——我院1985级校友入学40周年之际重返母校
11月8日至9日,我院1985级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校友,在入学四十周年之际,怀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重返校园,开启了一段重温青春、共忆韶华的温情之旅。 11月8日上午,校友们首先走进华南农业博物。校友们读书时的图书馆,如今摇身一变,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地标。馆中展陈内容丰富,大家时而驻足凝望,时而轻声交流,仿佛穿越时光,与过往对话。参观结束后,校友们在博物馆和红满堂前合影留念,笑语欢声间洋溢着重逢的喜悦。 当天下午,众人移步兰花研究中心。清雅的兰香扑面而来,各式兰花姿态万千、竞相盛放。漫步花间,校友们由衷赞叹母校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累累硕果。 11月9日上午,校友们走进
11-13
温小波副校长带队来院指导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
11月11日下午,在生命科学学院213会议室,温小波副校长带队对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情况进行指导考察。本科生院副院长吴银宝、曹广祥,教学研究科冯安伟老师参与本次调研。本次会议围绕实验区年度工作进展、现存问题及2026年建设规划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凝聚共识、破解难题,为拔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学院党委书记吕剑红主持会议,院长王应祥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主任、教师代表等出席会议。会前,温小波副校长一行对实验区下设本科创新实验室、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分布式存储平台等新建或升级硬件设施进行了实地了解。会议伊始,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应祥以“
11-13
全球金奖+2!华农iGEM团队再登国际舞台
巴黎时间10月31日晚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缩写为“iGEM”)在法国巴黎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由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教师指导的两支华农iGEM团队SCAU-China和SCAU-Guangzhou从全球42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是继2023年荣获全球金奖后华农青年学子再次在iGEM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SCAU-Guangzhou队在比赛现场SCAU-China队在比赛现场10月27日-10月31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1支队伍、5000余名参赛
11-05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青春奋进力量——生科、资环联合举行第九周升旗仪式
11月3日,生命科学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师生齐聚行政楼广场,举行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青春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代表、学生党员及教官团成员等2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迎着初升的朝阳,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庄严护送国旗入场。全体师生肃立注目,齐唱国歌,五星红旗在激昂的旋律中冉冉升起,激发了现场师生对祖国的崇高敬意与赤子情怀。升旗仪式完毕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代表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汪金娜在国旗下演讲。对于如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青春奋进力量,她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赓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钢铁意志,筑牢信仰之基;二是赓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站稳人
11-04
锚定目标谋突破 聚力攻坚启新程 学院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为提前谋划部署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提质增效,学院于10月28日下午在119报告厅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学院邀请学校科学研究院基础科郑雪宜科长进行宣讲,动员会由周海副院长主持。 郑雪宜老师首先介绍了学校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获批的整体情况,对比分析我校与国内其他农林类高校、以及与省内高校的基金资助情况,同时结合学校内部各学院的基金项目资助数据,详细分析了我院近几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整体情况,并提出了分布较为集中的几类学科在未来的重点申报方向。随后,郑老师详细讲解了学校对于2026年基金申
10-31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Cathie Martin教授莅临华南农业大学,解析植物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前沿
2025年10月23日上午9:00,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组长Cathie Martin教授应邀做客华南农业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119报告厅带来“Healthy plants; healthy people - fortifying vitamins and phytonutrients in tomato”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王应祥教授主持,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共同探索植物营养强化如何为人类健康助力。报告里,Martin教授先从大家熟悉的“维生素D缺乏”问题切入,分享了“维生素D3番茄”的研发故事。她解释道,番茄原本不能大量合成维生素D3,但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番茄里的
10-24
学术动态
生命科学学院庄楚雄/郑少燕团队揭示水稻耐热新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作物精准育种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庄楚雄/郑少燕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 “The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OsHsfc1a enhances rice seedling thermotolerance by regulatingOsMFT1 and preserving chloroplast structure under heat stress ”的论文。该研究成功鉴定了一个关键的热激转录因子OsHsfc1a,并深入解析了其通过抑制下游靶基
11-13
生命科学学院陶利珍团队揭示胞质类受体激酶RAKs介导RopGEF蛋白磷酸化调控生长素依赖的植物发育的机制
植物激素生长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如胚胎形成、 维管组织发育、 根系形成、 向性反应与植物生殖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素极性运输与局部代谢所产生的生长素高点和生长素梯度,作为位置信号控制着植物的模式形成和器官发生。早期研究建立了生长素活化小G蛋白ROP(Plant RHO GTPase)分子开关,并且RopGEFs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s)作为ROP活化因子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细胞极性建立及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响应。但是生长素信号如何激活RopGEFs从而控制ROP信号介导的生长素响应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陶利珍团队在N
10-21
生命科学学院王海洋/刘宇婷团队揭示ZmTCP23通过调节LG1表达和ABA分解代谢来调控玉米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的形成的新机制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生物发育与环境适应重点实验室王海洋/刘宇婷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JIPB杂志发表了题为“ZmTCP23 regulates leaf angle and tassel branch angle formation in maize by modulating LG1 expression and ABA catabolis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转录因子ZmTCP23通过ZmTCP23-LG1-ZmXERICO1调控路径介导脱落酸(ABA)水平,进而影响玉米LA和TBA形成的分子机理。玉米(ZeamaysL.)是重
09-24
生命科学学院王海洋/孔德鑫团队揭示年龄途径协同赤霉素途径和花器官发育来调控玉米花期的新机制
2025年9月22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海洋/孔德鑫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NewPhytologist》上发表题为“Dual role of Gloosy15 in regulating flowering by modulating gibberellins and floral organ gene expression i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继2023年揭示的年龄途径(miR156-SPL-miR172-AP2)中ZmSPL13/29作为玉米花期的促进因子的研究成果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年龄途径中AP2转录因
09-24
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教授和连启超教授综述单倍型泛基因组助力未来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王应祥教授、连启超教授与华中农业大学焦文标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Plant》发表题为 “Designing Better Crops with Phased Pangenomes” 的 Spotlight 文章。该文系统阐述了单倍型泛基因组(phased pangenome)在解析复杂作物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展望了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传统参考基因组通常基于单一材料构建,呈现出线性结构。这种模式难以全面反映物种内部的遗传差异,尤其是在高度杂合或多倍体作物中,还会因组装的 “局部塌缩(collapsed)” 而丢失部分信息。此类作物中,
09-02
讲座报告